云和鼓词
云和鼓词
云和鼓词
云和鼓词

云和鼓词

分享:

云和鼓词是云和民间最主要的曲艺形式之一,起源于宋末元初,是一种融说、唱于一体的民间传统曲艺形式。这种旧时体现盲艺人艰难生存的民间艺术在交通闭塞、信息封闭的年代,通过鼓词艺人走村窜户的表演,使群众得到生活的教化和艺术的享受。

云和鼓词以本地方言为表演语言,其题材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、民间传说,相关戏剧故事和百姓生活,具体分为神怪类、讲史类、侠义类、世情类、公案类等。不同时代,鼓词艺人凭借对生活的敏感而创作的鼓词作品,成为反映时代面貌,弘扬时代精神的一种很好的方式,较集中地反映了云和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和区域特色。       

云和鼓词艺人都是经过专门拜师学艺才能坐堂开馆表演,多以坐唱形式表演,伴奏乐器有一个大鼓、一幅竹板,边唱边击,其节奏随故事情节变化,或轻或重,或紧或慢,营造丝丝入扣,紧张舒缓的情节氛围。当地的民间家里遇到办喜事或者寿诞之时,人们就会专门请鼓词艺人来家里表演,届时乡邻们一起围坐聆听。鼓词完全依赖艺人的嘴上功夫,故事情节通过说话的轻重、快慢,抑扬顿错来表达,生、旦、净、丑各种角色除用语言加以区别外,还要辅以动作、手势,通过千变万化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营造纷繁复杂的各种氛围。加上鼓、等乐器的造势,将战争、打斗场面表现的酣畅淋漓,惟妙惟肖。

云和鼓词的曲式采用一种单曲体结构形式,五声音阶,以羽调式为主。鼓词运用各种节拍形式的变化,而作出种种不同的变奏。鼓词唱词多是五言句式,后来发展成七言词,有折子词、鼓词头、全本、连本之分。唱词首句起韵外,其余奇句落仄声,不求合辙,偶句落平声,必须押韵。全本则用大鼓配拍板。鼓词头的代表作有:《婆媳劝》、《田三嫂》、《浪子回头》等。全本有:《珍珠塔》、《文武魁》、《由天记》。连本有:《陈十四收妖》、《洛阳桥》、《观世音》、《九龙鞭》。

云和鼓词较集中地反映了云和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和区域特色,它弘扬了中华民族颂善惩恶的传统美德,抒发了人民群众的美好心声,具有较高的思想性、文学性、艺术性。鼓词所蕴涵的传统思想、民俗文化、宗教文化、地域文化都极富研究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