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是人类木艺的故乡,而云和则是中国木艺玩具的一个典型的原产地,民间制作和生产木制玩具的历史源远流长,明清时代传承下来的儿童玩器具的款式至今仍在使用和生产中,延绵中兴于民国时期,鼎盛于改革开放。民间有所谓鲁班工具、鲁班手艺、鲁班作品流传至今。明末清初以后,随着欧洲传教士来云和传教办学,陆续携带西方文化的木制玩具作为教学用具,引发中西玩具文化最初的交流碰撞,成为日后创新的两大文化源泉,是创新的母本与父本关系。
清代福建移民将闽南地区的牵线木偶,俗称傀儡戏,带到云和,也带来利用小杂木制作和表演木偶的技艺,一直延绵至今,产生公益动漫“奥运小贴士”并非偶然,在北京奥运会前夕央视少儿频道36集热播。
此外,云和民间的“木文化”一直是毋庸置疑的主流文化,是孕育木制玩具的文化母腹。原住民依恋森林和树木,衣食住行,农具、织具、房舍、水碓、桥梁、摇篮、玩具……赖以生存,生生死死、不离不弃,以至于形成宗教崇拜的感情意识,典型如樟树亲娘、梨花仙子这样的树神文化。这些民俗事象,用艺术形象,晓谕学龄前儿童:树木是大自然母亲的化身,每一棵树都是有生命的,哪怕倒下之后,转换以其他形式活着,譬如赋予童话灵魂的玩具。樟树亲娘这一民俗是地球两大生命系统的对话,是脆弱人类祈求伟岸树木的庇护保佑。而木制玩具则是两种生命之间灵性的交融契合、情感的互诉衷肠。
抗日战争时期,吕公望将军在瓯江码头小镇赤石开办十九家军民两用工厂作坊,带来脚踏驱动为主的铁木机械设备,播种了机械加工制作木制玩具的种子。
综上所述,历史基因的总汇,导致1970年代赤石小镇木制玩具产业的雏创。星星之火,最终燎原成势。1990年代中国木制玩具城应运而生,并非突兀而拔地,乃是天地人组合配置的历史使然、环境使然。目前云和木玩占据全国半壁江山,成为驰名的东方玩具城,在寰球木玩世界举足轻重。总结云和木玩的非遗历史,乃属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意义非同寻常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