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椤林雅艺】线上文艺教学第七期——葫芦丝教学《月光下的凤尾竹》

月光漫过竹梢时,葫芦丝的声息便跟着风来了。今天,我们用指尖拾起《月光下的凤尾竹》的旋律,让每一缕气息,都牵着音符轻轻落进时光里。

这是一首由施光南作曲的傣族风情曲目,是葫芦丝演奏中的经典之作。演奏时要先把握乐曲的情感基调,想象傣族聚居区的夜晚,月光洒在凤尾竹上,竹影摇曳,晚风轻拂,带着温柔的情绪去演绎,气息要像月光一样柔和,避免急促或生硬。

1

全曲以中低音为主,尤其要注意节奏与符号的细节处理:

一、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区别很关键,四分音符时值为1拍,演奏时要从容舒展,像月光稳稳铺满竹林;八分音符时值为半拍,气息要轻盈敏捷,乐句中衔接的短促音或快速进行的音型多为八分音符,需清晰利落,避免拖长破坏韵律;

二、休止符虽不发音,却像乐曲中的“留白”,比如乐句间的短休止,要轻提气息、稍作停顿,仿佛月光短暂隐匿于云层,让旋律更有呼吸感;

三、吐音在这里虽不频繁却很关键,比如乐句衔接处的短促“do”音要用轻吐,舌尖轻触上颚后快速收回,像月光下偶尔掠过的晚风,既清晰又不突兀,切忌用力过猛破坏整体的柔和感;

四、v符(换气记号) 标记处需快速换气,吸气时要轻而浅,像晚风悄然潜入竹林,避免急促换气打破旋律的连贯性,确保气息衔接自然流畅;

五、第四小节开头的装饰音“do”前有一个小小的“la”,这是引音(倚音),演奏时要轻而快,像月光初现时的一缕微光,指尖快速点触后立刻过渡到主音“do”,不能喧宾夺主,要融入整体旋律,带出傣族音乐的灵动韵味;

六、长音需保持平稳,结尾的“mi”音要渐弱,模仿竹叶轻颤的感觉。

2

练习时可以先分段攻克主旋律,熟练区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时值,掌握休止符、换气记号和装饰音的处理,再加入强弱变化,逐步找到“气沉丹田、指随心动”的感觉。

3

最后,试着闭上眼,不必急着追赶节奏,让指尖跟着月光的节奏流动,让每一个音在舌尖与指腹间慢慢晕开,仿佛赤脚踩过傣家竹楼的回廊,衣角沾着夜的微凉与花香——这不仅是技巧的练习,更是与傣族夜色的对话。

分享: